病徵和症狀
以下是由美國牙醫協會作出的建議,指出比較常見的軟組織病症及治療方法:
口腔灼熱
口腔灼熱症是會在口腔、舌頭、上顎、牙齦、臉頰內側及喉嚨範圍形成灼熱疼痛的感覺。口腔灼熱症可持續數月甚至數年。念珠菌
K亦稱為「鵝口瘡」,是一種因酵母過度繁殖而在口腔或喉嚨引起的感染。症狀包括口腔內或舌頭長出白色斑點,喉嚨痛、吞嚥困難、嘴角破裂(唇乾裂)。口腔潰瘍
潰瘍紅瘡多數帶紅邊,中心是白色或黃色的膿點。潰瘍紅瘡會在口賦、舌頭、面頰內、嘴唇、牙齦線及喉嚨範圍。潰瘍紅瘡是不會傳染的。潰瘍紅瘡可能是一粒或幾粒地生長。唇皰疹
唇皰疹,亦稱為「發熱水泡」,症狀為口腔外長出紅色的突起的群狀水泡,一般圍著嘴唇而生,但亦可能出現在鼻下或下巴。唇皰疹極具傳染性,膿點可能會裂開流出液體,從而傳播病菌。唇皰疹一般會結痂,然後痊癒。白蝕症
白蝕症多出現在舌頭、臉頰內側及上顎的白色或灰色斑點。白蝕症一般不會引起疼痛或傳染。涎腺炎
涎腺炎是一種細菌感染,當唾液腺分泌的唾液流至口腔的過程受到干擾,便會發生。涎腺變硬腫脹的範圍或會引起疼痛。如感染擴散的話,患者可能會發燒、發冷及不適。牙膿腫
當牙齒神經受到細菌感染時,便會出現牙膿腫。牙膿腫的症狀包括嚴重牙痛、對冷熱食品敏感、發燒及淋巴結腫大。
成因
口腔潰瘍成因包括細菌、病毒或真菌感染、鬆脫的矯正鋼絲、不合適的假牙托或崩裂的牙齒或補牙物料的銳角。
口腔灼熱
成因暫時不明。一些常見成因包括:營養不良、口乾、鵝口瘡、糖尿病、激素改變、服用某些藥物、焦慮或抑鬱。.念珠菌
鵝口瘡因真菌引起,通常在免疫力低時發生。一些藥物可能會增加感染念珠菌的風險,例如類固醇或癌症治療。抗生素亦會增加感染念珠菌的風險,因為抗生素干擾了口腔內的細菌平衡。口腔潰瘍
口腔潰瘍的確切成因不明,但有機會由口腔或口腔軟組織創傷引起。其他可能成因包括食物敏感、進食辛辣、高鹽或酸性食物、缺乏維他命 B、荷爾蒙變化及壓力。唇皰疹
唇皰疹是由單純皰疹病毒(HSV)引起,而且具高度傳染性。感染病毒的初期可能會同時出現發燒或流感症狀,並有機會引起疼痛的口腔潰瘍。皰疹病毒是無法根治的。在發燒、月經期間、疲勞、緊張或暴露在陽光下時,唇皰疹可能會翻發。白蝕症
牙齒填補物、牙冠或假牙托不具合所引起的刺激有機會導致白斑出現。其他成因包括吸煙及感染愛滋病(HIV/AIDS)或Epstein-Barr病毒。白斑可能與口腔癌有關聯。如發現斑塊在口腔內擴散,立即諮詢牙醫。牙醫或會建議進行口腔組織活檢,檢查可疑斑塊。涎腺炎
涎腺炎即唾液腺受到細菌感染,可以是急性、慢性或復發病症。膿會通過唾液腺進入口腔。這種感染通常於腮腺發生。牙膿腫
當細菌侵襲牙髓、神經及口腔血管,便會出現牙膿腫。細菌會進入牙髓,並擴散到牙根。細菌感染會帶來疼痛、口氣及發炎。發炎的患處會在牙根頂部形成牙膿小袋(膿腫)。
治療
口腔灼熱 – 醫生可處方灼口症(BMS)的藥物舒緩灼口症的潛在成因。您亦應避免酒精飲品、吸煙、酸性及辛辣食品及飲品,不要太大壓力,這樣便可舒緩症狀。
念珠菌鵝口瘡– 可經處方的抗菌藥物治療。念珠菌鵝口瘡常見於 愛滋病(HIV/AIDS)病人、完成癌症治療及器官移植的人、糖尿病患者及假牙佩戴者。.
潰瘍紅瘡 – 通常病發後一至兩星期便會康復。但如果患處疼痛的話,您可在藥房買非處方止痛藥及抗菌漱口水,暫時舒緩症狀。.
唇皰疹 – 唇皰疹通常在一星期內便會自行痊癒。非處方的局部麻醉劑亦可為患者提供暫時性的舒緩。您的牙醫可能會處方抗病毒藥物來縮短口瘡的康復時間。
白斑的治療方法– 第一步是找出並解決刺激源頭,如令粗糙的牙齒表面變回平滑、修復牙齒矯正器或戒煙後。消除刺激物後,白斑便會消退。
涎腺炎– 治療的第一步是保持口腔濕潤,下一步便是服用抗生素去消滅細菌。如感染情況未見改善,您可能需要接受手術,打開唾液腺進行唾液引流。
牙膿腫 – 根管治療可消除感染及保留牙齒。如無法保留牙齒,牙醫會拔掉牙齒,抽走牙膿去消除感染。醫生亦會處方抗生素停止細菌感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