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adge field

齲病問題:為什麼我的牙齒有洞?

Published date field

齲齒,即蛀牙,就如很多其他疾病,有相應的一些影響因素,包括遺傳、環境和生活習慣。有一些因素較容易透過日常護理和治療來控制,例如口腔衛生、飲食、齒系、致齲菌、對氟化物的接觸、對可改變pH值的液體的接觸,以及唾液的質量和分泌量。不過,還有其他因素對齲齒患病率有重要的影響,而且無法改變或阻止其改變,例如年齡、性別、種族、族裔、遺傳傾向,以及經濟地位和接受牙科護理的機會。運用這些資訊,我們便可以找出較易患上齲齒的人。

齲病患病率

患病率指特定時間和特定人群中所發現某種疾病的統計案例。病發率指在特定時段內出現的新病例。我們普遍認為齲齒正在漸漸減少,因為公眾對預防蛀牙的意識提高了,食水亦添加了氟化物,而且使用氟化物牙膏和從牙醫接受氟漆都變得普遍。雖然整體來說,齲齒的患病率正在下降,但對於經濟狀況較差的人來說,齲齒依然是個大問題。當我們觀察收入和高於貧窮線的人口比例,便可以對人口中各個社會經濟階層進行風險評估,我們發現當兒童的家庭越接近貧窮線,兒童患齲齒的風險就越高。

齲齒的統計數據

衛生署曾進行全港口腔健康調查,了解各個統計年齡層的齲齒情況和口腔健康相關情況。最近一項調查顯示,92%的受訪5歲兒童有未經治療的齲齒,子女有受牙科保險或福利計劃保障的家長,較願意帶子女去見牙醫。5.4%的受訪12歲青少年有未經治療的齲齒,數字偏低,因為大部分青少年都參與學童牙科保健服務。不過,在無意帶子女定期檢查牙齒的家長當中,40.7%認為費用是其中一個原因。在35至44歲的成人中,有想過定期檢查但受到阻礙的人(40%)中,除了沒有時間,第二大原因就是費用問題。至於65至74歲的非居於院舍長者,有想過定期檢查但取後沒有檢查的主要原因,則是未能負擔費用或不想花費金錢。這表明經濟情況會影響人們諮詢牙醫的意欲和機會,對齲齒情況有一定影響。

治療和預防策略

有多種方法都能有效預防齲齒,例如改善母親的口腔衛生以減少傳播疾病給兒童,在水中添加氟化物,接受氟漆(非常有效),以及使用可見於無糖香口膠的木糖醇。另外,患者需要改變自己的習慣和飲食。

事實上,提高意識,接受口腔護理,及早預防和塗上氟漆,都能減少出現新的齲齒病例。對於較容易患上齲齒的人士來說,氟漆應該是牙醫治療方案的一部分,才能好好預防。這對於長者也尤其重要。請謹記,只要我們採取適當的措施,就可以消除齲齒這種疾病。

本文旨在促進人們對常規口腔健康主題的理解並推廣相關知識,並不能替代專業意見、診斷或治療。如果有關於醫療狀況或治療的任何問題,請始終尋求牙醫或其他合格健康護理提供者的意見。